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中国农产品零售电商的简史,这个可以追溯到2012年左右。
先是网易的团队出来创建了「本来生活」,通过媒体优势创新打造农产品品牌的模式,试图快速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,最后只有「褚橙」的爆红,除了「本来生活」的努力之外,褚时健的个人效应更为显著。
彼时,京东宣布未来投资100亿进军生鲜电商,京东到家成为先锋,联合永辉超市和沃尔玛开启了生鲜模式的探索,随后更是直接任命老将——王笑松为生鲜事业部总裁,期间还两次入资天天果园,并在2017年底开设第一家7Fresh。
阿里除了通过淘宝上线「淘鲜达」之外,还战略投资了「易果生鲜」(现已转型B2B模式),然后才是「盒马鲜生」。
在两大巨头中快速成长的「每日优鲜」和「拼好货」(拼多多前身)随即成为行业的两匹黑马。
随着美团「小象生鲜」的稳步推进,以及2018年以来备受资本追捧的「社区团购」,同样以生鲜品类为主。
本来生活、京东到家、7Fresh、盒马、每日优鲜、小象生鲜、易果生鲜、社区团购等企业和模式,我基本上都在它们创办之初就做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。
无论是线上平台连接线下实体店的「到家模式」,还是「前置仓模式」、「混合业态模式」和「社交电商模式」,其根本都是希望通过解决生鲜(农产品)的「最后一公里」的标准化服务,给予消费者更加快捷和低价的农产品。
农产品零售电商的后端之痛
从简单的生鲜(农产品)零售电商发展史来看,终局仍未到来,各家均在努力。只是更多的集中在「前端」的争抢,而农产品的「后端」才是需要真正下最大力气完善和解决的。
目前来看,京东生鲜的「生产创新」标准化进程取得一定的突破和进展,像跑步鸡等产品非常受欢迎;每日优鲜的「三大密度模型」的标准化同样取得成效。(想了解这两家公司在生鲜(农产品)后端标准化做法可点击【庄帅零售电商】公众号菜单「所有研究」搜索公司名查看)。
本文是根据《2018拼多多扶贫助农年报》以及其它一些相关信息,对拼多多的「农货中央处理系统」和产销模型进行研究和分析。
分析之前先来看两组数据:
这组数据来自扶贫报告,其中我关注了几个特别核心的数据:1.8万多名新农人、17万建档贫困户、600款销量超10万+的新农货品牌。
关于多多果园如何实现「裂变增长」并推动规模化的农产品销售的分析,这里就不需要再过多展开,相信下载拼多多玩上一会「多多果园」很快能够感受到。
从后端的模式创新到前端的玩法创新,拼多多通过三年时间真正解决了大家做生鲜(农产品)电商遇到的普遍问题,从而实现规模化销售。
2018年拼多多农货销售额为653亿元,较2017 年的196 亿元同比增长233%。这些数据表明,拼多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之一。
在这个过程中,拼多多还做了一件之前「本来生活」做的事情:农产品单品品牌化。
报告显示:2018 年,拼多多平台累计诞生13 款销售过百万的冠军农货单品。超过600 款销量10 万+的爆款 农货单品。由此孵化出了一批带有地理标志的新农货品牌。